智能眼镜:重塑交互体验,探索投资新蓝海
发布时间:2024-09-03 20:27 浏览量:49
导读:2023年以来,海外巨头Meta旗下的Reality Lab推出的Ray-Ban Meta眼镜引发销售热潮,截至目前,这款眼镜销售量超过百万副,预计2024年销售量超200万副。智能眼镜正式进入大众视野,国内消费电子厂商亦预备下半年推出多款新品。智能眼镜究竟有何魔力,如何才能避免沦为“昂贵的玩具”?AI落地端侧路径如何?本文尝试分析和探讨。
概述
智能眼镜也称AI智能眼镜、AI眼镜、AI音频眼镜,是一种集眼镜、通话、音乐于一身的创新型可穿戴产品,它通过传统眼镜与音频技术的结合,提升了使用的便携性。同时,采用开放式的声场设计,相较于传统耳机,避免了堵塞声道,使用户在聆听音频内容时,仍能清晰地获取周围环境的声音,从而提升安全性。
从广义上的定义来说,智能眼镜亦包括此前出现过的MR头显、VR头显以及AR眼镜,但在此处为了梳理清楚定义,我们仅将目前Ray-Ban Meta类型的眼镜定义为智能眼镜,以此来与之前出现的产品类型做严格的区分。来觅研究院认为,智能眼镜通过去除笨重的显示模块,实现了产品的轻便化和低能耗,这为智能眼镜的快速普及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智能眼镜一直是个百万量级的小众产品。究其原因,痛点主要在于内容、 价格、舒适度(重量),从硬件来看,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产品无法摆脱重量、成本和性能的基本权衡,实际上,这三者只能选一个,甚至不能选两个。来觅研究院选取了典型的智能眼镜、MR头显、AR眼镜的各项参数来对比,可以看到,智能眼镜与其他产品相比,其优势在价格、重量上,而在功能方面则做了相当多的舍弃。
图表 1:典型智能眼镜与MR头显、AR眼镜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RimeData来觅数据整理
根据 IDC数据,2023 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为48万副、同比增长74%,智能眼镜出货量为101万副、同比增长 128%。2024年Q1全球AR眼镜出货量为10万副、同比增长56%,智能眼镜出货量为26万副、同比增长217%。相较于其他消费电子品类,目前行业出货量仍处于较低位置,但2023年和2024年预期行业增速表现亮眼。
图表 2:2016-2024E 全球AR、智能眼镜出货量(单位:万副)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RimeData来觅数据整理
来觅研究院认为,成功的电子产品需要迎合用户的某些需求,而非教育消费者什么是合适的使用场景。回顾虚拟现实这一赛道,我们看到显示技术、成本下降在近几年有了显著提升,但出货量的爆炸性增长始终没有到来。归根结底,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新兴的消费电子产品,VR头显、AR眼镜已跨越了认知门槛,但距离好用仍有距离。
2021年Meta和雷朋联合发布的初代智能眼镜 Ray-Ban Stories 发布,重量不足50g,起售价299 美金,整个生命周期内销售量不足30万副。2023年9月,Ray-Ban Meta发布,目前销量已突破百万副,预计仅2024年将实现超200万副销售量。相较于一代产品,二代产品相机品质、音质大副提升,续航时间、充电速度提升30%+,芯片、存储亦有所升级。
Ray-Ban Meta爆发始于2024年Q2,主要原因是由于2024年4月Ray-Ban Meta推出 AI 功能,用户只需说出“Hey Meta”并说出提示词或提出问题,便可激活该眼镜内置的AI助手,随后再通过镜框内置的扬声器进行回应。此外,Llama3赋予的多模态能力也给了摄像头更多的玩法,用户也可使用眼镜来识别目前的物体并通过语音交互。我们认为未来消费者为智能眼镜买单的核心是智能眼镜在低成本做好眼镜本体的同时,能够通过AI功能给用户带来搜索、导航、社交、本地生活等效率的极大提升。
图表 3:Ray-Ban Meta眼镜消费者最关注的功能
数据来源:Wellsenn XR、RimeData来觅数据整理
AI端侧硬件的探索仍在继续。2023年10月,AI Pin亮相,被誉为是2023年的最佳发明。2024年1月,Rabbit R1在CES 2024上惊艳面世。2024年,更是“AI手机元年”,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AI手机。然而目前为止,所有的努力都收效甚微,AI硬件遇冷成为普遍性事件,所谓的“奇点时刻”似乎远远没有到来。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索,AI究竟能给端侧产品究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多余的智能硬件,但我们需要更智能的硬件。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传统智能硬件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功耗、功能性、体积上达到了微妙的平衡,任何试图去颠覆智能手机的动作在今天看来可能都是不明智的。我们认为,AI赋能端侧,绝不是再造一个“智能手机”,而是使原本高使用频率的传统产品变得智能起来。智能眼镜只是一个起点,绝不会是终点。
图表 4:智能眼镜产品未来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RimeData来觅数据整理
投融动态
根据IDC数据,智能眼镜是近年来增速最快的智能硬件,2023年出货量增长128.2%,预计2024年出货量也将超过100%。高增速的背后是低基数,2024年预计整体出货量约为300万副。回顾智能硬件的发展历史,年出货量达到1000万副是产品开始爆发的里程碑,我们预计2025年可能会达到这个门槛。智能眼镜市场空间广大,全球约有14亿副眼镜存量,目前智能眼镜渗透率不到1%,预计到2030年,渗透率将达到20%。
除了Meta外,其他的科技巨头也在投入,以期望能进入这个爆发的市场。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表示,智能眼镜作为未来科技的璀璨明珠,将彻底颠覆我们与世界的互动方式。此外,谷歌、苹果等海外巨头也计划推出眼镜类产品。国内厂商表现得更为激进,大量类似于Ray-Ban Meta眼镜的产品有望最近发布,“百镜大战”一触即发。
图表 5:智能眼镜发布进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RimeData来觅数据整理
根据Wellsenn XR,Ray-Ban Meta的综合硬件成本约为164美元,SOC 芯片AR1 Gen 1的成本约为 55 美元,占比约33.5%;ROM+RAM 的成本约为11美元,占比约 6.7%;摄像头成本约为9美元,占比约5%;电池成本约为6.5美元、占比约4.3%,PCB 约为7.2美元、占比约4.4%,声学成本约为5.5美元、占比约3.4%。成本结构中,骁龙AR1 Gen1芯片是成本最大的细分项,这是高通针对轻薄智能眼镜打造的首个专用平台,这款SOC具备顶级即时拍摄体验,同时还支持了相关的AI能力,包括多模态交互、增强相片质量、降噪通话等特性。
图表 6:Ray-Ban Meta的BOM成本拆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RimeData来觅数据整理
国内智能眼镜参与者主要为国内手机大厂,主要是由于消费电子供应链成熟,手机大厂具备知名度高的品牌和更强大的整合议价能力。同时,部分AR初创企业如李未可等品牌也开始利用技术上的积累,开始转入这一赛道。下表中我们同样统计了一些XR硬件公司,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如雷鸟创新等公司拟进入智能眼镜赛道,但目前尚未发布产品。此外,智能眼镜首先是眼镜,参考Meta战略投资雷朋母公司,品牌眼镜厂商也正积极参与这一赛道变革机会。
下表是我们整理的2023年以来智能眼镜发生的相关投融事件,相关融资事件虽然不多,主要是由于参与者多是成熟大企业,但产业内进度如火如荼,也会给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带来充足的发展机会。
图表 7:智能眼镜2023年以来投融事件
数据来源:RimeData来觅数据
展望
轻量化是基础能力,AI能力是加分项。正如我们前文所言,智能眼镜首先是眼镜。消费者最关注眼镜什么?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最关注近视眼镜的因素包括舒适度、价格、款式、颜色等。重量是最影响佩戴舒适度的因素之一,一般而言,中国消费者认为眼镜整体重量在30克以下佩戴较为舒适,目前主流的智能眼镜大致重量在40克-50克左右,长时间佩戴仍会出现不适感。如何在有效的重量内兼备功耗、性能、续航等因素,是智能眼镜走向大众化应用的必备能力。此外,AI能力可显著提升眼镜上限,是所有厂商考虑的核心卖点。
目前的智能眼镜能适用的AI能力还相对比较薄弱,仅包括智能对话、翻译、识别等,端侧大模型的升级以及多模态的应用是后续竞争要点。我们认为,眼镜作为消费者最常使用的硬件之一,在端侧硬件落地的过程中有望最先被AI改造。
国产方案迅速铺开是行业快速成长的必要条件。复盘TWS耳机上一轮的成长路径,我们可以发现,国产方案如恒玄、蓝讯、杰理的出现大大降低了TWS耳机的进入门槛,低成本的同时解决了低延时、降噪等刚性需求。
在目前的智能眼镜方案中,骁龙AR1 Gen1成本约为55美元,占据整体BOM的30%以上,有巨大的降本空间。我们认为,用户对高性价比的需求必将催使国内供应商导入,国产方案的成熟亦会推动智能眼镜开启降本路径。
智能眼镜是折中方案,产业发展依赖对传统眼镜的渗透。眼镜使用频率高,交互分布接近人的生理部位,是AI落地端侧最合适的硬件。但目前技术成熟度仍然还不够,远期智能眼镜应结合显示技术、空间计算、AI能力等技术实现真正的AI Agent,AR眼镜可能是最合适的载体,目前的AI功能略显薄弱,仍是中间替代方案。但替代方案并不代表过渡时间十分短暂,目前功能、续航、重量的不可能三角仍然存在,且短时间内无法完全解决,智能眼镜的落地以及对传统眼镜的替代是产业的最大看点。
传统眼镜功能少、品牌溢价高,目前的智能眼镜突破点在于消费者仅需花费少量的代价便可使用上拍摄、音频以及相对实用的AI功能,待机情况下则与普通眼镜无异。我们认为以目前产业内成熟的供应链而言,整体产业爆发近在咫尺。智能眼镜越类似传统眼镜,其渗透率提升就越快。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来觅研究院撰写,其版权系深圳来觅数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Rime 或 来觅数据)所有。未经来觅数据许可或授权,任何单位或人士禁止转载、引用、刊登、发表、修改或翻译本文内容,及其他以作商用的行为。许可或授权下的引用、转载时须注明出处为Rime或来觅数据。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报告的相关商业行为都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来觅数据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内容基于来觅数据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我们力求本文内容的客观、公正,但对本文中所载的信息、观点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亦不负相关法律责任。受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资源的限制,本报告全部内容仅供参考之用,对任何人的投资、商业决策、法律等操作均不构成任何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对因参考本报告造成的任何影响和后果,来觅数据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计算机软件2024年二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乡村振兴2024年二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医疗器械2024年二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新消费2024年上半年投融市场报告
人工智能2024年二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产业互联网024年二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新能源汽车2024年上半年投融市场报告
医药制造2024年二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机器人2024年二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半导体2024年二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AI大模型商业化进度浅析
【重磅发布】来觅研究院2024年上半年PE/VC市场报告
长坡厚雪,模拟芯片或将迎来并购热潮
【重磅发布】2024年中投资机构系列榜单
医疗服务2024年一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绿色低碳产业2024年一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产业互联网2024年一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计算机软件2024年一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医药制造2024年一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新能源汽车2024年一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半导体2024年一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人工智能2024年一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医疗器械2024年一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智能硬件2024年一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新消费2024年一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机器人2024年一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多因素驱动,硅光芯片迎来高速增长
液体活检新风口:外泌体检测
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即将迎来量产元年
两会提及的热点赛道——汽车芯片
【重磅发布】来觅研究院2023年度PE/VC市场报告
【重磅发布】2023年度投资机构系列榜单
氢能独角兽再次冲击IPO,2023年氢能赛道的投资表现如何?
深圳“20+8”产业报告之激光与增材制造
深圳“20+8”产业报告之高端医疗器械
深圳“20+8”产业报告之工业母机
深圳“20+8”产业报告之大健康
深圳“20+8”产业报告之精密仪器
深圳“20+8”产业报告之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后备军在哪里?
深圳“20+8”产业报告之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发力点在哪里?
深圳“20+8”产业报告之机器人
深圳“20+8”产业报告之生物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