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摆脱元宇宙阴霾,迈向开源AI模型引领的“扎克伯格复兴”
发布时间:2024-11-26 22:11 浏览量:4
2023年盛夏,Meta的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站在了一个决定性的十字路口:是否将先进的生成式AI模型“Llama 2”推向开源,与OpenAI的GPT-4正面交锋。数月之前,Llama的初代版本悄然问世,初衷仅为科研服务,但意外泄露后,却因其免费且开源的特性迅速吸引了开发者的目光,与OpenAI、谷歌等巨头的收费模型形成了鲜明对比。开源,意味着研究人员、开发者乃至广大用户能够触及模型的底层代码及其“权重”(决定信息处理方式的关键因素),进而对其进行使用、微调乃至优化。
Meta的高层,包括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与AI研究副总裁、Meta FAIR团队领军人物乔勒·皮诺(Joelle Pineau),均对Llama 2的广泛开源持积极态度。他们坚信,这将极大地加速Llama 2的成长步伐,使其在成本与效率上占据优势,助力Meta在AI领域的激烈角逐中迎头赶上。彼时,Meta正试图从元宇宙战略的泥潭中抽身,重振旗鼓。
然而,开源之路并非坦途。盈利模式的探索、法律风险的规避,以及过往开源AI产品所招致的广泛批评,都成为摆在Meta面前的棘手难题。尤其是当科学家与参议员纷纷发声,对Meta提出严厉指责时,开源的决策更显得举步维艰。
关键时刻,扎克伯格挺身而出,成为破局的关键。作为开源技术的坚定倡导者(Facebook便是基于开源软件构建的),他在做出决定前广泛倾听各方声音。Meta生成式AI部门的掌舵人艾哈迈德·达勒(Ahmad Al-Dahle)回忆道,扎克伯格与所有持不同意见的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力求全面了解开源的利弊。
最终,扎克伯格力排众议,亲自拍板决定开源Llama 2,供研究与商业用途。他在个人Facebook页面上发文阐述了自己的决策理念:“我坚信,一个更加开放的生态系统将激发更多的创新与进步。”
这一事件虽只是AI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小片段,但对Meta与扎克伯格而言,Llama 2的发布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转折点。随着2024年4月Llama 3的惊艳亮相,其在速度与准确性上已逼近甚至超越了部分闭源竞争对手。在多个基准测试中,Llama 3模型的表现甚至与OpenAI和Anthropic的顶尖模型不相上下,甚至更胜一筹。
Llama的一大优势在于,Meta得以利用数十亿Facebook和Instagram用户公开分享的数据来训练其AI模型。在开源AI模型(通常更透明、灵活且成本效益高,但也可能更易被滥用)与闭源模型(控制更严格,但缺乏透明度且开发成本高昂)之间的哲学争议中,Llama的故事无疑将成为重要篇章。
更重要的是,Llama已成为Meta全力布局生成式AI战略的核心支柱。如今,扎克伯格在硅谷开发者眼中已化身为“科技民主化”的捍卫者。而两年前,他与Meta还因全力押注元宇宙而饱受质疑与嘲笑,更因助长政治极化、极端主义以及损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负面新闻而声名狼藉。
01
Llama模型崭露头角,或将重塑行业标准
尽管ChatGPT依然牢牢占据大众心中AI工具的C位,但Llama模型已悄然渗透至Meta的众多产品之中,每日为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从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到Messenger的AI助手,再到用户可自由定制的AI聊天机器人,以及广告客户青睐的文本生成工具,Llama的身影无处不在。它甚至为Meta与雷朋联袂打造的智能眼镜以及Quest头显中的智能助手提供技术支撑,让用户能够与周遭环境实现无缝互动。更有传闻称,Meta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自家的AI搜索引擎。
在开源AI社区Hugging Face等平台上,Llama模型的下载量已突破惊人的6亿次大关。作为Meta聊天机器人Meta AI的“智慧大脑”,该机器人已可在Meta四大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上大展身手。Meta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Meta AI的月活跃用户已突破5亿大关。扎克伯格预测,到今年年底,Meta AI将超越OpenAI的ChatGPT、Alphabet的Gemini等竞争对手,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Meta AI已然在生成式AI领域悄然奠定了其领军地位。
然而,Meta的这一转型却让不少观察者倍感困惑。公司不惜斥巨资打造Llama,并预计2024年的资本支出将高达400亿美元,且未来仍有大幅增长之势。同时,Meta还将Llama免费提供给包括高盛、AT&T、埃森哲等在内的数千家企业。这不禁让一些投资者心生疑虑:Meta何时方能实现盈利,以证明这笔巨额投入的价值所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的副教授阿布舍克·那格拉杰(Abhishek Nagaraj)也坦言,从经济角度来看,开源Llama对Meta的益处仍是一个“待解之谜”。
但毋庸置疑的是,Llama的成功让扎克伯格成功摆脱了外界对其超现实梦想的质疑,并助力公司顺利度过了2022年底至2023年初的“效率年”挑战。更为关键的是,Llama的崛起为扎克伯格提供了一个破解长期困扰的难题的契机:即Meta的服务和产品常受苹果和谷歌规则的限制,这两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所掌控的应用商店是Meta在移动设备时代的主要分发渠道。扎克伯格曾在博客文章中写道:“我们必须确保自己始终能够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并避免被竞争对手的封闭生态系统所桎梏。”
如今,借助Llama,Meta和扎克伯格有机会树立全新的行业标准。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豪迈地表示:“Llama 3.1将成为行业的转折点,开源AI将如同Linux一般,成为引领行业的标杆。”他提及了打破微软Windows等专有操作系统主导地位的开源项目,并暗示Llama有望引领这一历史性的变革。或许正是这种潜在的巨大可能性,让扎克伯格重拾信心。在与人共同创立Facebook已逾二十载之后,40岁的他仿佛正经历着一场所谓的“扎克伯格复兴”——个人形象与职业生涯均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他已从昔日的短发造型转变为帅气的卷发,单调的卫衣也被金链子和时尚的黑色T恤所取代,曾经棱角分明的面容如今常挂着轻松愉悦的微笑。甚至在11月份,他还抽空与T-Pain携手翻拍了热门歌曲《Get Low》,以此作为送给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 Chan)的周年纪念惊喜。
02
十年磨一剑,AI领域孕育新兴行业,媲美互联网革命
自2013年起,Meta便在AI领域深耕细作,这一战略远见由扎克伯格亲自布局,他慧眼识人,诚邀纽约大学资深AI专家杨立昆掌舵Facebook新创的FAIR实验室。杨立昆初接此任时,首要关切便是研究成果的开放性,他向扎克伯格直言不讳:“卓越思想不应被垄断,而应广泛共享,促进合作。”扎克伯格对此积极响应,承诺道:“放心,我们的平台软件及所有成果均秉持开源原则。”
然而,在生成式AI的风潮席卷全球之前,Meta的AI应用大多隐匿于幕后,深耕于科研深处,或是作为推荐算法与内容审核的强大支撑。至于面向消费者的AI产品,如聊天机器人等,彼时并未纳入扎克伯格的宏伟蓝图,尤其是当他全神贯注于元宇宙的宏伟构想时。
随着OpenAI推出ChatGPT,生成式AI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而Meta的转型之路在当时显得尤为坎坷。支出激增,消费者反馈平平,股价更是一路走低,触及七年来的冰点,引发了“扎克伯格是否陷入困境”的广泛质疑。在此背景下,Meta不得不忍痛裁撤数千名员工。
Meta首次涉足AI领域的尝试并未取得显著成果。2022年11月,FAIR推出的Galactica聊天机器人,虽基于大语言模型构建,并接受了科学文本的严格训练,且以开源形式发布,旨在促进科研交流,但公众对大语言模型可能产生的幻觉现象(即给出令人信服但错误的答案)尚缺乏足够认识。Galactica的一些不当输出,如引用虚构的研究论文、讨论危险行为等,引发了科学家的震惊与广泛批评,甚至被冠以“不道德”乃至“Meta迄今最危险之作”的恶名。在饱受争议后,Meta研究人员无奈关闭了Galactica。
然而,仅12天后,OpenAI发布的ChatGPT便迅速风靡全球,尽管其同样存在幻觉问题。Galactica的失败让FAIR研究人员在冬季对新一代生成式AI模型进行了精心微调,这款模型被命名为LLaMA(Large Language Models Meta AI的缩写)。鉴于Galactica的教训,Meta变得异常谨慎,未将代码和模型权重完全开放,而是设置了访问权限申请流程,并拒绝提供商业许可。
当被问及此举原因时,杨立昆坦言:“上次我们向所有人开放大语言模型时,遭到了猛烈批评,甚至有人警告我们将破坏社会结构。”尽管采取了限制措施,完整的LLaMA模型仍在几周内被泄露至网络,并在多个AI社区中迅速传播。Meta虽试图通过下架请求控制其传播范围,但批评人士却严厉指责其做法,并警告称将引发严重后果:“准备好迎接垃圾邮件和网络钓鱼攻击的狂潮吧!”恐慌情绪甚至蔓延至国会山。
2023年6月,两名美国参议员致信扎克伯格,对Llama的发布提出严厉批评,并发出警告,指出其可能被用于欺诈、传播恶意软件、骚扰以及侵犯隐私等不法行为。信中直言,Meta传播先进AI技术的方式“引发了严重的滥用问题”。
然而,与此同时,杨立昆却表示,他和Meta的其他高层领导对Llama模型的巨大需求感到惊讶。潜在用户所期望的灵活性和控制权,将使得这一强大的大语言模型得以广泛开放。例如,律师事务所可以借此训练出专用法律模型,并享有知识产权;医疗保健公司能够审计和管理模型背后的数据,确保合规;研究人员也可深入探索模型的内部机制。
杨立昆回忆道:“我们收到了众多请求,他们都呼吁我们开源这些资源。其价值巨大,足以催生出一个全新的行业,犹如一个新的互联网般潜力无限。”这些反馈引起了扎克伯格、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兹·博斯沃思(Andrew “Boz” Bosworth)以及杨立昆的高度重视,他们每周召开电话会议,共同探讨应对策略。
经过深思熟虑,扎克伯格最终下定决心,并获得了多位高管的支持,于2023年7月正式公布了开源模型。这一决策不仅展现了Meta在AI领域的坚定决心,更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03
破局而出:Meta以开源策略领跑AI竞争新赛道
值得留意的是,Llama 2并未实现全面开放。Meta对于训练模型所依赖的数据集,尤其是源自Facebook和Instagram的海量数据,保持了高度的保密性,这些数据无疑构成了Meta的核心竞争优势。此外,Meta还设定了使用门槛,禁止月活跃用户超过7亿的公司接入其服务,这一举措旨在防范大型科技企业的潜在竞争威胁。然而,Meta仍然开放了源代码和模型权重,并鼓励用户社群积极贡献改进建议、漏洞修复及优化成果。
在Llama 2正式亮相之前,扎克伯格已为其火爆预热,视其为Meta未来的关键布局。首个Llama模型于2023年2月面世后,扎克伯格迅速从全公司抽调精英,组建专项团队,全力加速生成式AI的研发步伐,以期将其无缝融入Meta应用的各项功能与工具中。他钦点前苹果高管达勒挂帅,这位于2020年加入Meta、深耕元宇宙产品开发的干将,接下了这一艰巨使命。
在2023年6月的一次内部全员大会上,扎克伯格描绘了Meta AI的宏伟蓝图。他透露,Meta正致力于将生成式AI技术深度融入其产品矩阵,并重申了公司对AI研究坚持“科学导向的开放策略”的坚定承诺。达勒亦表示:“我肩负重任,既要开发前沿模型,又要以破纪录的速度将它们融入产品,推动创新。”
简而言之,Llama已成为这场科技盛宴的绝对主角。对于一家年营收高达1350亿美元的巨头而言,Meta的策略似乎有悖常理。开源软件往往被视为技术普及的桥梁,更利于小型初创企业或资源有限的团队与行业巨头同台竞技。然而,在2024年7月发布的“开源:未来之路”博客文章中,扎克伯格详细阐述了开放Llama的深层动机。他强调,这一决策并非出于无私,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通过开源,Meta旨在AI竞争中抢占先机,将Llama打造为生成式AI领域的领军平台。
同时,扎克伯格也明确指出:“公开Llama并不会削弱我们与OpenAI或谷歌等封闭服务提供商相比的收入、可持续性或研发投入能力。相反,这将是我们巩固领先地位、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04
开源:重塑AI格局,解锁新兴盈利机遇
历经一年多的实践磨砺,Llama的卓越表现让扎克伯格的远见在不少观察者眼中熠熠生辉。沃尔夫研究公司的分析师什维塔·卡朱莉亚赞誉道,Meta将Llama开源的策略堪称“智谋之举”。此举不仅为Meta汇聚了顶尖才智,加速了平台创新的步伐,还开辟了新的盈利渠道。她阐释道,开源Llama使Meta能够迅速比肩OpenAI、谷歌和Anthropic等业界翘楚,得益于成千上万开发者正以惊人的速度对Llama进行迭代与优化。她进一步指出:“若Meta未选择开源,或许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与前沿模型并驾齐驱。”卡朱莉亚坚信,Meta将迎来众多新的盈利契机,比如基于Llama的Meta AI功能或将推出订阅服务、广告选项及AI驱动的应用内商业资讯等。她强调:“Meta坐拥数十亿用户的庞大基数,这是Perplexity、Claude和ChatGPT等竞品难以企及的。一旦这些AI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赢得足够用户与使用量,盈利便指日可待。”
扎克伯格亦暗示,AI生成内容本身蕴含着巨大价值。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他展望道:“我预见,一个全新的内容类别即将诞生,即AI生成或总结的内容,或是AI以某种方式整合的既有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对于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等产品中的推荐体验而言,将是极为振奋人心的。”
帕特里克·温德尔,数据和AI公司Databricks的联合创始人兼工程副总裁,其公司于7月在平台上部署了Meta的Llama 3.1模型,他认为Meta此举影响深远。他将互联网视为推动Facebook诞生的首波科技浪潮,移动时代则由苹果和谷歌引领为第二波,而“我认为扎克伯格已洞察到第三波科技浪潮的临近,他不愿目睹仅有一两家公司完全掌控AI的使用。打破这一垄断的有效途径便是市场商品化,即免费提供核心知识产权。”
然而,一些批评者坚决认为Meta无权使用“开源”这一术语,指出当前版本的Llama仍附带传统开源软件所不具备的限制,如用户无法接触数据集。今年10月,开源术语的缔造者“开源促进会”对此提出批评,指责Meta滥用术语,导致用户混淆,并指出谷歌和微软已放弃该术语。尽管术语使用存在争议,但Meta在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艾伦AI研究所的研究科学家内森·兰伯特表示,尽管开源定义或有分歧,但目前超过90%的开源AI模型均基于Llama构建。
在Meta内部,Llama与创收业务的联系日益紧密。今年1月,扎克伯格将AI研究团队FAIR与在Meta应用中部署生成式AI产品的团队整合至同一部门。杨立昆和皮诺现直接向首席产品官克里斯·考克斯汇报,达勒亦如此。皮诺表示:“FAIR与应用产品家族的融合极具意义。”她指出,即便在重组前,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也常能在数月内应用于Meta产品中。扎克伯格为FAIR设定了更为宏大的目标:开发通用人工智能(AGI),即具备人类智能水平的AI。尽管Meta更倾向于使用AMI(高级机器智能)这一术语,但皮诺表示,无论名称如何,Meta现已拥有创造此类AI的“真正路线图”,而这一路线图很可能就是依托不断壮大的Llama。与此同时,公司正致力于开发Llama 4模型,该模型正在一个由逾10万颗英伟达GPU组成的集群上接受训练。
05
小扎紧握61%表决权股份,坚定面对投资者质疑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Llama抱有乐观的展望。多年来,扎克伯格及其公司一直在努力应对公众对其在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平台上运用各类AI技术进行个性化新闻推送、内容审核及定向广告所引发的不信任。批评者指责其算法加剧了政治分歧、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错误信息的扩散,因此,Llama或将面临更为严苛的审视。部分批评者还担忧,如Llama这样的开源模型若落入恶意用户之手,可能会变得极其危险,这恰是其高度开放性的双刃剑效应。在当下紧张的地缘政治背景下,这些忧虑恐将进一步升级。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可能会为Llama的开放之路增添更多不确定因素。特朗普的经济民族主义立场预示着,他或许不愿目睹其他国家轻松获取美国研发的尖端AI模型。然而,Llama的未来轨迹或将取决于特朗普政府内部的多元声音。副总统当选人万斯曾公开表示支持开源AI,而埃隆·马斯克的xAI也已将其聊天机器人Grok开源。
尽管如此,扎克伯格的一些旧友对这场AI军备竞赛表达了忧虑。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现任Asana首席执行官达斯汀·莫斯科维茨指出,尽管他不反对开源大语言模型,但他认为持续发布更强大的模型或许并非明智之举。然而,扎克伯格及其盟友坚信,开源模型相较于封闭的专有模式,其风险实则更低。他们主张,对开源AI实施过度监管可能会扼杀创新活力。扎克伯格与Spotify联合创始人丹尼尔·埃克在今年8月共同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强调,开源开发是“利用AI推动社会进步、为每个人创造经济机遇及确保安全的最优路径”。
无论Meta的开源举措最终成效如何,扎克伯格都被视为这一变革浪潮的关键推手。据内部人士透露,他个人深度介入了推动Llama及开源工作,这是Meta能够如此迅速且专注发展的关键所在。克莱格表示,扎克伯格是少数几位在创建大型科技公司后仍坚守岗位的领导者之一,他的直接参与使得决策流程更为高效。为了引领这一变革,扎克伯格不遗余力地招募AI人才,并亲自投身招募工作。据报道,他曾通过个人电子邮件向谷歌DeepMind挖角,邮件中字里行间透露出AI对Meta的至关重要性。
埃里克·梅杰曾在Meta任职八年,领导一个专注于机器学习的团队。他认为,只有像扎克伯格这样的高层管理者才能推动如此彻底的转变。他比喻道,这就像一艘巨型轮船在转弯,需要强有力的舵手来引领全船向同一方向前进。在某种程度上,扎克伯格在公司内部宛如一位备受敬仰的英雄。然而,随着资本支出的激增及Meta的转型,投资者的耐心或将面临考验。沃尔夫分析师卡朱里亚指出,目前投资者对Meta的转型持宽容态度,因为Meta已奠定坚实基础并展现了未来的机遇。但若从2025年至2026年收入未能开始加速增长,投资者可能会逐渐失去耐心。尽管如此,扎克伯格掌控着Meta约61%的表决权股份,因此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投资者不满的影响。
杨立昆表示,Meta在GPU和生成式AI领域的巨额投资需要一位敢于冒险的领导者。幸运的是,Meta不仅拥有这样的领导者,还拥有一个利润丰厚的核心业务为这一愿景提供资金支持。因此,Meta再次成为科技与商业交汇点的热议中心,而此次讨论的重点已不再是虚拟化身等边缘议题,而是关于AI的未来及其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06
扎克伯格领航Meta开源AI新纪元:Llama的挑战与机遇
在扎克伯格的坚定领导下,Meta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速度推进其开源AI战略,其中Llama项目无疑是这一战略的璀璨明珠。然而,正如任何前沿科技所必经的道路,Llama的征程也布满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荆棘之路。
面对公众对于AI算法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应用的广泛质疑,扎克伯格及其团队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他们深知,要赢得公众的信任,就必须在透明度和隐私保护上做出更多努力。因此,Meta在推进Llama项目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其AI伦理和治理框架,力求在技术创新与道德责任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此外,开源模型的开放性虽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潜力,但也让Meta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恶意行为者可能会利用Llama的开源特性进行不正当活动,甚至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为了应对这一挑战,Meta正在加强与政府、学术界及行业伙伴的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开源AI生态系统。
尽管挑战重重,但扎克伯格及其团队对Llama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开源AI不仅能够推动科技创新,还能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通过降低AI技术的门槛,开源模型能够吸引更多开发者、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其中,共同推动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落地。
此外,Llama的开源特性还为Meta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随着全球对AI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Meta有望通过提供开源AI解决方案,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和客户,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先地位。
在扎克伯格的领航下,Meta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坚定的步伐,探索着开源AI的新纪元。Llama项目的成功推出,不仅标志着Meta在AI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也预示着全球科技行业将迎来更加开放、创新、繁荣的未来。然而,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Meta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断前行,才能在科技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大数据|充电桩|储能系统集成|智慧充电运营平台|
华远系统是致力于人工智能(AI算法以及流媒体技术),信息软件技术,新能源、物联网等领域的集成商,在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停车,充电桩(储能充电站/光储充)及充电桩软件管理平台,储能系统集成,车联网有整套解决方案以及成功的项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