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i3zm11mz9fuL">

  1. 🐨

      🎻
      🐊💸
      🎚
      🍿
    • 💷
    • 🥐📬
      💤
      🎎
      😧
      🉑🖍
      🦗
    • 会场和展览现场,要不要禁止智能眼镜?

      发布时间:2025-07-23 16:39  浏览量:1

      原创 会展BEN 会展BEN 2025年07月23日 08:15 北京

      展览现场展示了刚研发出来的新款服装、鞋帽、家具和新布料,
      还是实名邀请制,才能入内参观洽谈,
      2周后就被同行仿制出来了,
      一场不对外的内部讨论,学者、
      ZF官员还没离开会场呢,
      股价已经大起大落了,
      谁惹的祸?

      这些问题你想过没?

      AI智能眼镜进会场,能有什么事呢?

      带(或者戴)智能眼镜进会场、展览现场,主办方、展商要不要管??

      如果你是主办方,看到台下有观众戴着能实时录制、翻译、识别人脸的AI眼镜,你会心头一紧吗?

      如果一个企业的竞争对手戴着它,在你展位前”不经意”地扫过你尚未正式发布的新品,你能感觉到他背后的工厂已经开始仿照了吗?

      当一场闭门会可能因为一副眼镜变成全球直播,你想不想骂人?

      新东西扑面而来,会展界是该拥抱,还是要警惕?

      上面说的这些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极可能就要发生的。

      而且,场景就是会议展览举办地,即会场和展厅。

      谁泄的密?

      某国驻华大使馆不让戴AI智能眼镜者入内?

      2024年,某国驻华大使馆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则醒目的公告——禁止携带智能眼镜进入大使馆。

      这则通知不仅用中英文双语强调“NO SMART GLASSES”,还明确警告:如佩戴智能眼镜进入,将被请离现场。

      这个大使馆的做法肯定不是孤例吧。

      那为何有些场所和机构这么敏感呢?

      他们怕啥?

      小米刚刚发布AI眼镜,Meta也不是吃素的

      2025年6月底,小米发布了首款AI眼镜,迅速成为市场焦点。

      它不只是一个能拍照的眼镜。

      根据官方信息,小米AI眼镜集成了12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2K视频录制,并且搭载了某知名公司的处理器和小米自己的”小爱同学”AI助手。

      小米AI眼镜售价1999元。

      不贵,也不便宜。

      比小米行动更快的是扎克伯格领衔的Meta。

      Meta与雷朋合作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也配备了1200万像素摄像头,其中一款的售价是379美元。

      这两个公司共同开发的智能眼镜可以直接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进行直播。

      在会场展览现场,戴了AI智能眼镜,可以做这些,easy!

      AI智能眼镜都能干什么?

      最新款的智能眼镜,戴上它,就能通过语音指令,实现拍照、录像、实时翻译、信息查询等功能。

      外观越来越接近普通眼镜,重量大概40克,续航时间可能超过8小时,那一整天的会议或观展,够了。

      假如你是展会现场的观众或参会者,佩戴一副AI智能眼镜,能做些什么?

      嘿嘿,答案远比我们能想象的还要丰富:

      01 实时录音录像

      无论是主论坛发言,还是展台新品发布,甚至是闭门会议,都能悄悄录下全程。

      02 图片、视频采集

      对展品、样品、PPT、现场演示随时拍照、录制,甚至能同步传回公司后台(或者,有第三方等着发布呢)。

      03 实时翻译与笔记

      AI眼镜可自动将英文演讲翻译成中文、将语音转为文字,生成会议纪要。

      科大讯飞,sorry,你的实时翻译产品,用不上了。这个项目组要不要解散?

      04 信息检索与识别

      识别展品信息、扫描名片、查询资料,甚至能对现场人物进行身份识别。

      05 实时分享与传播

      一键将现场内容分享到社交媒体、企业内部群组,信息发布几乎零延迟。

      便利性,大得不得了啊。

      看上去,应该全面拥抱才对。

      会场、展厅要不要禁止AI智能眼镜?

      联想到上面提到的某国驻华使馆对智能眼镜的禁令,会议、展览现场要不要限制AI智能眼镜呢?

      智能眼镜的核心问题在于“无感知记录”。

      相比传统手机、相机,智能眼镜的摄像头、麦克风几乎隐形,佩戴者可以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录音、录像、拍照,实时传输内容,将现场画面同步到云端或社交平台。

      想象一下,一位行业KOL戴着它,就能以第一视角,将一场仅限受邀嘉宾的新品发布会实时分享给数万粉丝,可主办方没同意他做直播啊。

      不过,展览的探馆、探展直播,倒是轻松多了!

      这种“隐形记录”能力,让任何一个本该安全、私密的空间都变得不再安全。

      挑战,可以说是很大的。

      比如,新品数据、尚未公开的科研成果、政府或学者在内部的讨论性质的市场预测,被智能眼镜“无声”采集后,极有可能在第一时间流到外面,甚至被竞争对手、媒体、投资机构利用。

      对于股票、黄金等敏感市场,某个预测信息的提前泄露,可能引发股价波动,影响市场秩序。

      智能眼镜在会展场景的应用,肯定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到底要不要禁止?

      一方面,AI智能眼镜让信息采集、整理、传播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

      对于需要实时记录、翻译、分享的国际会议、技术论坛、跨国展览,智能眼镜无疑是生产力工具。

      它可以帮助参会者更好地获取信息、提升交流效率,也为主办方带来更多互动和传播的可能。

      比如,去俄罗斯参展,再也不用手机里的翻译软件啦。

      但显然,智能眼镜的“隐形记录”能力,让会场、展厅里的隐私和信息安全面临很多风险。

      问题是主办方、展商难以识别出来参会者、观众戴的是普通近视眼镜还是AI智能眼镜,他要真拍了、真直播,主办方、展商都不知道。

      如果是对外公开的展览、论坛,也许可以通过设置“智能眼镜提示区”,提醒观众注意隐私保护。

      请把手机和智能眼镜都放在外面,谢谢配合。

      做个警示提示语

      对于涉及商业机密、市场预测、内部交流的闭门会议、VIP活动、受邀进展台参观或观看体验新款的面料、服装鞋帽、家具等,可以采取“禁止携带智能眼镜”措施,并加强现场管理和技术检测。

      新东西好玩,但凡事总有两面性。

      😗🕊

      👇📒

      🚄⛸

      reZNvzhrxt">

      〰🛅
      💺
        ⚾🚨
        1. 💛🌼
        • 🐥
          👡
        • 👼🌽
          🕢
        • 👂
          🐭
        • 😚